桃文化
桃文化-考古文献篇

据古文献记载和科学考证,确认中国西部是桃的起源中心。早在4000年前,桃就被人类利用。选择、驯化、栽培。有文字记载的古书有《诗经》、《山海经》、《管子▪地员篇》、以后《尔雅▪释木》、《初学记》、《本草衍义》、《救荒本草》、《本草钢目》、《群芳谱》等书。

1.jpg

桃的文物资料始见于新石器时代遗址。桃的原产地是中国黄河流域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野生桃已被广泛采集利用,成为氏族社会的一种食品来源,至迟在夏商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人工种植桃树。



桃文化-人才人品的象征


《诗经》,中就有“投我以桃”,“报之以李”的诗句。在汉代,还常把两者比喻成互爱互助的兄弟,“桃生露井上,李树生桃旁。虫来啮桃根,李树代桃僵。树木身相代,兄弟还相忘”(汉,乐府诗)《鸡鸣》)。桃李本为同属植物,比喻非常生动,此后,在古籍中古人用植物比喻人才,人品时,多钟情于桃,李子。如“桃李满天下”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“桃李盈门”等成语,一直沿用至今。

2.jpg



桃文化-和平景象、人间乐园


在古时,桃树的兴衰,常联系着国家的兴衰。适逢太平盛世,百姓安居乐业,桃也得以很好发展。桃生长旺盛,花色艳丽。结果早而多,亦象征着家庭人丁兴旺,祥和与幸福。到了东晋末年,陶渊明在《桃花源记》中写道:“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午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”以巧妙构思又将桃变为世外乐土的标志,描绘出后世人民向往的世外桃源。

3.jpg


桃文化-艳中之艳、花中之花


桃花的喻意在古籍中极为丰富多彩,它既是春光春色的象征,又是女性艳丽,青春的同义语,挑花开放是在仲春时节,春光明媚,春意盎然,桃花一开,众多的花也随着开放,顿时大地方万紫千红。唐▪大诗人屁日休的《桃花赋》更是把桃花称作“艳外之艳,华中之花”,并用许多古代美女比喻,这是任何名花都不曾有过的。“艳如桃花”“桃花面”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等等,都是古人赞誉美人的诗词,正由于桃花在历史上一直有着美好的喻意,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作者才编了一段“桃园结义”的故事。可见,桃文化与其他中华文化一样,虽历经千载,却依旧青春常在,生机勃勃,并以其艳丽秀姿,装点着中华大地。

4.jpg


桃文化-果中佳品、吉祥长寿


桃的生长生态环境的影响,有季节性,而人的生辰并非都在桃成熟季节,于是用面粉,糯米饭,甚至奶油蛋糕制成的寿桃就被发明出来。

products.jpg

手捧寿桃的老寿星贺卡,年画年年印制,经久不衰。一个观念,一种习俗,一旦形成,源远流长。


技术支持: 控点科技 | 管理登录
seo seo